林下種植雖然有極大的發(fā)展空間,但它畢竟與大田種植、常規(guī)種植有很大的差異。因此,要提高林下種植的效益,勇先創(chuàng)景有關專家提出,不能太過樂觀,也不應有畏難情緒,應理清思路,科學謀劃,逐步推進。發(fā)展林下種植,必須注意以下四個問題: 一、選擇適應性強的品種 首先,選定的林下種植品種必須適應當?shù)氐耐寥馈夂驐l件,適宜在林地生長。由于林地大都土層薄、肥力差、易干旱、易荒草,因此在種類選擇上,總體應選擇耐瘠薄、耐干旱、耐荒草的粗生易長品種,如林藥模式中的柴胡、金銀花等。 此外還必須因地制宜考慮海拔、向山、土壤、濕度、樹齡大小、樹木種類等因素。如高山陽坡地可種耐寒喜陽的白芍、柴胡;低山陰濕的陰坡地可種耐陰耐濕的魚腥草、絞股藍等。樹齡小的,可種植對光照條件要求較高的丹參等陽生植物;樹齡較大的,則必須種植對光照條件要求不高的黃連、黃精等陰生植物。 二、符合國家林業(yè)政策 林下種植的目的是利用林下空曠閑地資源,實現(xiàn)農民增收,進而更好地保護林地,不可“舍本求末”或“本末倒置”。因此,在考慮品種時,首先應選擇以收獲莖、葉、花、果等地上部分為主,一年種植可多年受益的;其次,可選擇種植需多年后才能收獲或種后不必連年翻耕,地面綠色植被保持時間長的。 三、注重市場變化 林下種植時,一定要在種類選擇、種植布局、栽培技術、收獲加工、包裝儲運等方面按市場要求運作,既要發(fā)揮地方優(yōu)勢,又要注重市場變化。要防止不問市場地盲目發(fā)展,也要防止脫離實際“跟風攆價”。 四、有技術服務支撐 基層農民常說:“給錢用一時,給技術用一生”。對大多數(shù)常規(guī)種糧、種菜的農民來說,林下種植還缺乏相應的技術與經驗。因此,發(fā)展林下種植必須建立相應的技術服務體系。 一是從種到收,都要為農民提供全程技術指導;二是在生產中一旦遇到問題,能夠及時發(fā)現(xiàn),并快捷、有效地提供技術指導,解決實際問題。 (責任編輯:勇先創(chuàng)景) |